新生婴儿大便干燥怎么办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新生儿的大便干燥时,家长可坚持帮助新生儿
手机查看

2020-08-04 15:29 阅读:1.22万

新生儿的大便干燥时,家长可坚持帮助新生儿做婴儿操,促进肠胃蠕动;还可以适度地按摩腹部和肛门,促进大便顺利排出;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进行母乳调养,并让宝宝多喝水;如果大便干燥特别严重时,可以选择灌肠、应用开塞露等方法治疗。

新生儿的肠胃功能发育还不是特别完善,如果喂养不当就有可能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这时常会出现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等症状。两三天都不排便,排便的时候会因为大便干燥、肛门疼痛而哭闹不止,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症状,那么新生婴儿大便干燥怎么办呢?

一、坚持做婴儿操

运动量不够,肠胃蠕动减少,会导致排便不畅,大便长时间在肠道中滞留,就会出现大便干燥的情况。这时妈妈可以经常帮宝宝做一做婴儿操。比如活动活动他的四肢,翻动身体等,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缓解大便干燥的症状。

二、适度按摩

1.按摩腹部

宝宝大便干燥时,对腹部进行按摩,加快肠胃的蠕动,也可以帮助顺利排便,一般要沿着顺时针的方向按摩效果会更好。如果在按摩的时候,能触及到条索状的物体,可以轻轻地从上往下按摩,这样就能让大便下行顺利排出。

2.按摩肛门

洗净双手后对宝宝的肛门进行轻轻的按摩,有可能会引起条件反射,也能促使大便顺利排出。

三、母乳调养

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大便干燥症状时,妈妈要注意饮食调理,可以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粗纤维丰富的食物。这些营养物质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也可以润肠通便,缓解大便干燥症状。

四、让宝宝多喝水

粪便滞留,肠道不断地吸收粪便中的水分,就会导致大便干燥、无法排出。此时可以让宝宝少量多次的喝一些白开水,为肠道补充水分,缓解大便干燥症状,也能促进顺利排便。

五、积极治疗

1.灌肠

新生儿大便干燥特别严重时,应用其他方法无效,可以应用等渗的温盐水进行灌肠,促进排便。

2.应用开塞露

新生儿便秘严重时,也可以应用开塞露注入肛门,保留几分钟后就可以让大便顺利排出。但不可以频繁地采取这种方法,以免让宝宝产生药物依赖性,影响正常的排便功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新生儿吸入胎粪严重吗
胎儿发生宫内窘迫时就会导致肛门括约肌放松排出有胎粪污染的羊水。当胎儿吸了这种羊水后,就会引起呼吸道感染,一般快出生的时候容易出现。新生儿吸入胎粪后,会呼吸窘迫,...
新生儿嗓子有痰怎么办
宝宝刚出生如果经常咳嗽吐痰,家长可以采用轻轻拍背的办法,让孩子侧卧,妈妈从上往下可以加快宝宝血液循坏;另外也可以让孩子多喝水,开水对宝宝的咽喉有着很好的湿润效果...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马保海

1.49万次阅读 2019-02-25

新生儿有痰怎么办
新生儿有痰是非常多见的事情,在出现这类情况之后,有不少的解决办法。第一种方法是拍背法,将孩子放在腿上轻轻拍背。第二种方法是注意保暖,预防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马保海

1.57万次阅读 2019-02-25

婴儿吸入羊水会脑瘫吗
在婴儿出生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情况。很多婴儿会因为分娩时羊水的减少,而吸入部分或者大量的羊水,如果不能自愈,就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发生意外。因此只要通过紧急处理...
新生儿吸入羊水的症状
新生儿在出生的时候,会因为吸入一些羊水,而导致呼吸困难的现象发生。如果吸入的是带有胎粪污染的羊水,新生儿会出现桶状胸,这都是很危险的,需要医生紧急处理。在处理完...
新生儿胃痉挛什么症状
新生儿胃痉挛什么症状
新生儿胃痉挛发作时,症状表现主要体现于食欲不振、胃疼、消化不良、呕吐等。这些症状可以单独性存在,也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王雪梅

1.65万次阅读 2020-08-06

新生儿肠胃不适怎么办
新生儿肠胃不适怎么办
新生儿肠胃不适可以先进行一般治疗,一般治疗基本上都可以缓解症状。平时要热敷腹部,并且注意腹部保暖,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王雪梅

1.68万次阅读 2020-09-21

新生儿打喷嚏流鼻涕怎么办
新生儿打喷嚏流鼻涕怎么办
新生儿打喷嚏流鼻涕,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洁鼻腔,然后要注意保暖。这样可以缓解症状,还能够预防病情加重。这...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王雪梅

1.7万次阅读 2020-09-21

新生儿打喷嚏是感冒吗
新生儿打喷嚏是感冒吗
新生儿打喷嚏有可能是感冒,但并不能确定是感冒引起的。如果是感冒导致的打喷嚏一般还伴随着食欲不振、烦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王雪梅

1.13万次阅读 2020-09-21

新生儿大便干燥的原因
新生儿大便干燥的原因
新生儿吃的少,产生的粪便少,长时间不排便会导致大便干燥;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奶粉浓度过高、肠道菌群...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王雪梅

1.72万次阅读 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