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伤人能否避免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数
手机查看

2018-06-06 11:35 阅读:1.43万

10%重性精神病人有攻击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

目前,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率将升至1/4。

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以至于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精神病与暴力划等号。其实,精神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冲动、攻击行为只是众多症状的一部分,常出现于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约10%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冲动、攻击行为,这个比例其实与普通人群冲动、攻击行为的发生概率相近。但发生在精神病人中的冲动、攻击行为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导致大家恐惧,是因为精神病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残暴性等特点,同时难以防范、后果严重。因此,加强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及精神病患者监护人在精神病管理方面的责任,为加强精神病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不及时诊治易引发意外

我国精神病患者人数庞大,但相关医疗机构数量不足,按照现有注册精神科医师统计,专业医师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比例是1∶800,加上较为严重的歧视现象,很多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精神病人引发意外事件原因复杂,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诊治。

很多精神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不愿意接受治疗,究其原因是由于普遍存在的歧视和病耻感。如果我们能为病人创造宽松的环境,以更加包容、理解、尊重的态度与他们相处,就会避免或减少这些隐患。精神疾病同其它疾病一样,可防、可控。

然而,多数人由于对精神病的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歧视,本来应该当面说、大声说的一些看法、想法,却是小心翼翼地私下说、小声说,结果使本来就以敏感多疑为症状的患者更加敏感,甚至引发愤怒情绪。精神病患者和其他人一样也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认可,所以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要多鼓励并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而不是过多地表达无奈、不屑,甚至反复提及“有病”、“不正常”等字眼。对于偶然遇到有攻击倾向的患者,不要试图用暴力遏止,更不能激怒他,而是要在尽量安抚的基础上,选择报警或者拨打急救电话,请专业人士来处置。

家属“灭火器”很关键

从一般心理障碍到严重精神疾患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他们中的许多人,平常看起来和常人毫无二致,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健康。当其中一些人面临就业、婚姻、子女、养老等生存压力时,其无助和挫折都可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信”,瞬间点燃“炸药包”,而家属在“灭火”方面则发挥着重要作用。

精神病系统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只有系统的治疗,才能尽量减少病情的波动、复发。督促患者系统治疗,是家属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平时,家属要督促患者定期复诊、按时服药,善于发现病情波动的蛛丝马迹,确保患者病情稳定。需要提醒的是,家属易犯以下几个错误:否认家人有精神疾病,讳疾忌医,延误治疗时机;过分害怕药物副作用而不给患者用药;求治心切,频繁换药;见好就收,擅自停药。

家属是患者战胜疾病的帮手、朋友,要善于发现患者的长处和进步,适当忽略患者自身的不足,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家属对病人既不要过度保护,也不要放任自流,应放手让病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给予必要指导和帮助;冲动攻击行为与其它症状一样,能通过治疗得到良好控制,不能因为病人曾出现过这样的行为就担心害怕,而将病人丢弃在医院。大家共同做好精神病的管控工作,才能将精神病的肇事肇祸风险降到最低。

警惕5大高危因素

有研究显示,发病年龄早、患病时间短、男性、家庭负担重、监护差,是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的高危因素,而完善的精神疾病防控体系能将这种风险降至最低。

这个防控体系包括提供急性期治疗的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恢复社会功能治疗的康复机构,提供精神病服务的社区机构。在这样一个体系里,急性期患者能及时门诊、住院治疗;稳定期患者能得到康复训练;出院的患者有人管理;对居家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服药和开展康复训练;对患者的监护人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和看护知识的培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精神卫生领域欠债太多
在2017年11月28日,51岁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六院”)院长陆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中国精神病学领域的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面对这个荣誉,...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赵玉林

1.7万次阅读 2018-05-04

情绪、心理、压力可以导致哪些疾病的产生
情绪、心理、压力可以导致哪些疾病的产生
七情调节不好是特别容易损害身心健康的。《黄帝内经》说“主明则下安”,意思是说心就是一家之主,是身体的...

池州市人民医院 徐秀云

1.6万次阅读 2018-07-25

何为精神分析
我们使用着同一种语言(汉语),但在每个人不同的心理世界里,同一个句子,甚至同一个类似语气、或者眼神却有可能表达着截然不同的意思。我们常常感觉到孤独,觉得没人理解...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马保海

1.19万次阅读 2018-06-01

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或被误读
精神疾病可以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方面的异常,比如出现幻觉,也可以主要表现为思维方面的异常,比如思维内容障碍(妄想等)或思维逻辑障碍,还可能是其他某些心理活动的异常,...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赵玉林

1.34万次阅读 2018-06-06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领域的必要性
听一位朋友说,如果你养一盆花,每天都对着它讲几分钟话,那花就会开放得更娇艳一些,当时听了觉得是玩笑话,只不过是一位不解世情的小女孩对浪漫和温情向往的投射而已,她...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马保海

1.63万次阅读 2018-06-01

偏执性精神病是什么病
偏执性精神病主要是的意识清晰的状态下出现的持续的妄想的状态,往往人格保持相对完好,性格没有明显的改变,社会功能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的退缩。在临床上可以出现偏执狂,...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赵玉林

1.14万次阅读 2020-12-25

经常没精神怎么回事
经常没有精神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于抑郁症,抑郁症出现疲乏无力、缺乏兴趣、乐趣、情绪低落、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低甚至有些自责而出现自杀,自杀的想法或行为。...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赵玉林

1.12万次阅读 2020-12-25

精神病的临床表现
精神病在临床上表现多种多样,特别是出现性格的变化,可能由原来的比较开朗的性格变得孤僻、懒散、不守纪律,对任何事情缺乏兴趣乐趣。另外,情感变得比较冷漠起来,对人的...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赵玉林

1.33万次阅读 2020-12-25

精神分裂怎么造成的
精神分裂是受遗传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临床上遗传因素的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患病率比普通人群要高。而且同卵双生子同病率比异...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赵玉林

1万次阅读 2020-12-25

精神分裂有哪几种常见的类型
精神分裂症临床上常见的分型,包括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青春型或未分化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以妄想为主,往往多疑,内容荒谬离奇,多伴有幻觉。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往往以...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赵玉林

1.41万次阅读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