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后一定要注意做到这5件事

|复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胎儿出生后脐带结扎时算起起,到宝宝出生后28天的这一段时间内,宝宝被称之为新生儿,对于新生儿而言,这段时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也是一个非常需要家长们细心照顾的时期。那么在新生儿出生后,家长和医护一定要注意做到哪些事情呢?主要需要知道这5件事。

1、剪脐带

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分钟内,就要由医护人员完成剪脐带的动作,在将脐带剪短后护士会为宝宝仔细将脐带的根部包扎好,随着将脐带结扎,就会意味着宝宝通过胎盘-脐带循环得到营养物质的过程终止,如果剪脐带的时间太晚,那么宝宝就会有出现核黄疸的风险。

2、观察宝宝是否大哭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声哭泣尤为重要,因为在宝宝出生之前,其肺部功能尚未能完全运作,主要还是靠着脐带传送养分生存的,但是当宝宝出生后,其心脏和肺部也需要随之开始进行人体循环运作。而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声哭泣,主要是表明宝宝的肺部呼吸系统功能的建立,如果没有哭,那么就可能是宝宝的呼吸系统出现了问题,例如被羊水呛着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马上采取措施。

3、喂母乳

都说母乳是宝宝出生后,收到的最为珍贵的礼物,这句话就说明宝宝出生后喂母乳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在宝宝出生后的半小时内,尽量要控制在一个小时里,妈妈需要及时给宝宝喂奶,这时候妈妈可能只有一些初乳,但是这一阶段让宝宝吃母乳,不但能促进妈妈的脑下垂体分泌催乳激素,增加乳汁的分泌,还能够提升宝宝的吮吸能力以及增强自身的抗体。

4、观察是否排胎便

新生儿会在出生后的1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首次排出墨绿色的大便,这是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形成的排泄物,一般称之为胎便。新生儿排胎粪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宝宝的健康,如果新生儿出生后胎便没有及时排出体外,就会随着肠道循环系统被身体吸收,那么可能会导致宝宝的黄疸值会上升,而且长时间没有排出胎便,那么就要及时看排除肠道畸形的可能。

5、接疫苗

宝宝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家长要及时为宝宝接种两大疫苗: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因为宝宝从母体内来到新的生存环境,其免疫功能相对来说会出现不足的情况,对一些疾病宝宝是没有足够的抵抗能力的,所以说家长一定要做好一系列的免疫接种措施,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是十分关键的。

以上这5件事对于新生儿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所以说家长一定要注意是否做到,如果发现异常,那么一定要及时和医生联系并确认宝宝的健康情况,如果有必要那么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