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怎么治愈

发布时间: 2016-11-04 09:13:1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原发性骨质疏松相信大家了解的并不多,骨病专家说原发性骨质疏松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它是由于骨质减少而导致的,由于骨的脆度增加,所以很容易发生骨折的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可以发生在全身多个部位的骨骼当中,那么,原发性骨质疏松怎么治愈?具体内容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原发性骨质疏松怎么治愈

1、生活方式的改变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饮用牛奶,少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多晒太阳,适当户外运动;富钙、低盐饮食;戒烟、限酒。

2、适量的体育锻炼

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适量的运动能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促进骨转换平衡,维护和提高骨密度,延缓骨量丢失。同时,运动还可提高肌肉的力量、增加活动的协调性,减少跌倒风险。运动有利于肠内钙的吸收和增加骨形成。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宜过劳。老年人及骨质疏松人群应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以避免发生骨折或引发其他疾病。可选用八段锦、五禽戏或太极拳等中国传统的运动方式。

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进行强度较大的体育锻炼(如举重、跑步)前应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体育锻炼应该避免仰卧起坐、过度弯腰、扭身运动、爆发性负重或高冲撞的动作(如跳跃)等。骨折术后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活动和锻炼。运动方式、时间、频度、强度应个体化。原发性骨质疏松怎么治愈

3、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钙剂

钙摄入可减缓骨量丢失,改善骨矿化。骨折围手术期以及骨折后的长期治疗策略中,钙剂的应用都是必需的。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元素钙的摄入量应为1000~1200mg,国人每日饮食中元素钙摄入量约为400mg,故每日额外补充的元素钙量应为500~600mg。骨折围手术期摄入的钙量可略增加。老年人容易合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补充钙剂的同时应给予普通维生素D,先纠正维生素D缺乏状态或使患者的血清25(OH)D达正常水平。

心血管事件及肾结石风险是对钙剂安全性的主要顾虑,有研究提出大剂量的钙摄入可能增加肾结石、心血管疾病及卒中的风险。大样本量及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额外补充钙剂会增大动脉粥样斑块的面积与体积。但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补充钙剂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和肾结石风险。相反,相关研究表明补充钙剂具有改善血脂和降压的作用,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剂量的钙摄入还能降低肾结石风险。原发性骨质疏松怎么治愈高钙血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钙剂应与维生素D和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

4、维生素D

老年人和骨质疏松人群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尤其是髋部骨折患者。对于50岁以上的较高风险人群,维生素D的推荐剂量为800~1000IU/d;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髋部骨折患者,可补充1000~2000IU/d剂量的维生素D,至少将血清25(OH)D水平提高到20ng/ml或以上。对于一般老年人群,维生素D安全补充剂量上限为4000IU/d。

治疗严重维生素D缺乏者可以使用50000IU维生素D3或者D2,每周1次(或7000IU日剂量),持续8~12周,使25(OH)D水平达到30ng/ml左右。然后转为维持治疗剂量,但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钙磷、24h尿钙磷以及血清25(OH)D水平。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主要用于老年人或肾功能异常者,使用时需定期监测血钙与尿钙。维生素D可应用于骨折围手术期及骨折后的长期治疗。应与钙剂及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

5、蛋白质的补充

蛋白质是骨骼和肌肉的重要营养成分,蛋白摄入不足影响骨量的维持。原发性骨质疏松怎么治愈此外,充分的蛋白摄入还可以增加肌肉量。低蛋白摄入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肌力下降和肌少症(sarcopenia,与衰弱、多种慢性病及年龄相关的肌肉容量和功能下降的一种肌肉疾病)。蛋白的来源主要有奶制品、豆类、鱼类和肉类。推荐成人每日的蛋白摄入量为0.8g/kg,而每日摄入蛋白1.0~1.2g/kg可能对老年人的骨骼和肌肉健康更为有利。2014年,欧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临床经济学会(ESCEO)发布的维持骨骼健康的膳食蛋白和维生素D专家共识推荐:每日摄入膳食蛋白1.0~1.2g/kg,且每次正餐保证20~25g高质量蛋白(奶制品)的摄入。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疾病常识 诊断治疗 护理保健 就诊指南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戒烟戒酒,少喝含咖啡类饮料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保健常识呢?下面就和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查看更多]
骨质疏松是骨骼老化的表现之一,在老年人尤其多见。在治疗上应充分考虑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各种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后应该加强营...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原发性或者特发性骨质疏松是指什么

    原发性或者特发性骨质疏松就是没有找到原因,或者它根本没有原因就出现,把原发性骨质疏松定义为与增龄有关。女性由于更年期雌激素突然停止,失去雌激素的保护以后,骨量出现了跳水样的减少,这个就叫做原发性骨质疏松。那么能够找到原因的,叫继发性骨质疏松。

  • 怎样判断是否得了骨质疏松

    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症状与体征,来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但要确诊骨质疏松,我们还是需要骨质疏松检查的精标准。当骨密度检测骨量正常的时候,提示您的骨量即使有丢失,也是在全身骨量的12%以内,而当骨量丢失大于30%的时候,进行骨密度检查测出的值,可能就大于2.5g,这时候就提示您存在骨质疏松。

  • 喝可乐会导致骨质疏松吗

    喝可乐会导致骨质疏松吗?(1)喝可乐肯定会造成骨质疏松,因为可乐中含有大量的磷、咖啡因,这些物质的都不利于钙的吸收,并且能够加速钙的排失;(2)有很多小孩子每天喝很多的可乐,几年以后检查骨密度都是非常低的,有的病人从中学基本上就是每天不喝白开水,以可乐为饮品结果四十几岁就出现了骨折。

  • 为什么嗜酒患者易患骨质疏松

    嗜酒患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有:1、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大量的乙醇进入体内之后,从肾脏的排出会带走大量钙质,造成体内钙的流失,出现骨矿含量的减少。2、大量的酒精进入体内容易造成酒精性的脂肪肝或者酒精性的其它一些肝病。钙质进入体内能够通过肠道进入血液需要维生素D,而维生素D的活性的高低是和肝脏分泌合成的25-羟化酶有关。当过量的酒精造成了酒精性的脂肪肝或者其它的肝病时,就会使得25-羟化酶分泌减少,使得维生素D的活性减少,这样使得钙质吸收入体内就会减少。

  • 过量饮用咖啡为何会引起骨质疏松

    咖啡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咖啡因与骨质疏松是有明显的相关性的,在很多研究中都提示,咖啡与骨质疏松有相关,特别是在绝经后的女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在髋关节的骨折是有成正比的趋势。所以,建议大家少饮用咖啡,咖啡会造成钙吸收的抑制,同时增加骨的钙流失。所以建议大家每天摄入钙量在800毫克以上,同时咖啡因的摄入如果小于400毫克/日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所以如果大家适量饮用咖啡,对正常的生活没有影响,不会造成钙流失。

  • 过量饮用咖啡会不会造成骨质疏松

    咖啡的饮用和骨质疏松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在绝经后的女性表现更为明显,在观察中提示它和髋关节的骨折也有明显的相关性,因为咖啡饮用量过多时会造成钙吸收抑制,会造成骨流失的增加,同时如果做到咖啡饮用量适量对骨质疏松是没有影响的,咖啡建议每日的摄入量要小于400毫克,同时要增加钙的摄入,每天大于800毫克的钙即可,因为咖啡的摄入量会增加钙的流失,延缓骨骼的钙吸收,所以建议大家还是适度的饮用咖啡即可。

  • 骨质疏松可以中医调理吗

    出现有骨质疏松这种状况也是可以通过中医来进行调理的,但身体上出现一些疾病症状和变化时,也建议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改善的恢复,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调理的话,往往对身体来说是会造成一定影响和损伤的

  • 重度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是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基于该方法测定结果和脆性骨折病史。对于绝经后女性、50岁及以上男性,基于此方法测定结果,若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一个标准差及以内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降低等于和超过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以发生的骨折。如髋部和椎体发生脆性骨折,不依赖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就可以诊断骨质疏松症。而在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了脆性骨折,即使骨密度测定显示骨量低下,也可以诊断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

  • 哪些部位易发骨质疏松性骨折

    哪些部位易发骨质疏松性骨折?(1)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发生骨质疏松性的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的骨折主要常见于手腕、脊柱、髋部还有肱骨近端;(2)目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方式很多,比如椎体压缩骨折以后,可以选择椎体成形术缓解疼痛,建议广大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了椎体骨折,既要重视骨髓泥的手术,同时更要重视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

  • 骨质疏松引起的压缩性骨折该如何处理

    单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压缩得不是很多,保守治疗方法可以包括让病人卧床休息,同时在腰背部垫米垫子,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米垫子,让病人在床上做小飞燕或三点式、五点式支撑法,锻炼病人的腰背肌,这也是一种保守治疗方法。如果病人的全身情况不是很好,同时病人腰椎不好,不能长时间卧床,可以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腰椎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方法,减少病人的卧床时间,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