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的治疗

发布时间: 2011-10-12 17:02:4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那么,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

面肌痉挛的治疗

面肌痉挛病的病因中医讲:一般是由于过度的疲劳紧张、肝火旺盛、有内热、外感风寒引起的。

西医称:血管压迫面神经以后造成粘连,面神经缺血缺氧引起面神经痉挛。多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半面痉挛,偶可见于两则。开始多起于眼轮匝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半侧面部发展,逆向发展的较少见。可因疲劳紧张而加剧,尤以讲话、微笑时明显,严重时可呈痉挛状态。多在中年起病,最小的年龄报道为两岁。以往认为女性好发。

近几年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发展到最后,少数病例可出现轻度的面瘫。

你朋友如果确诊是面肌痉挛最好不要针灸,因为此病本身就怕刺激,有时针灸反而会加重病情,有的人当时见效,日后复发起来反而会厉害。另外服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这些抗镇定抗癫痫药物只控制,而且长期服用副作用也很大,依赖性也比较强。可以服些B1B12但收效甚微。A型肉毒毒素也只控制,一般打一针最长能控制一年,或半年到三个月,长间注射会产生抗药性,而且因A型肉毒毒素只麻痹面部的神经造成人为的面瘫,所以当时打完面肌痉挛会控制。但长时间注射的病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面瘫的症状。外科手术治疗此病要比上述两种方法相对理想些,采纳的患者也会多些。但复发率也很高。临床上接触的,最多有一个患者做过四次手术。

目前西药治疗不外乎上述这几种方法。中医治疗国内目前也有很多家,大都是主要以口服中药治疗,但大多传统口服药物只是单纯的通经活络,祛风化於,只会见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利用蜂疗有一定疗效,但治疗过程较长,坚持下去,可望治愈。

药物治疗

除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过去常用普鲁卡因、无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做茎乳孔处注射,以造成一时性神经纤维坏死变性,减少异常兴奋的传导,一次注射量为0.3~0.5ml,以达以出现轻度面瘫为度。剂量过大将产生永久性面瘫,剂量过少3~5个月后仍要复发。现已很少采用。


注射方法:患者侧卧,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患侧耳下乳突周围,于外耳道底软骨与乳突前缘交界处,用20~21号针头,接2ml注射器,针尖指向前内上方,与颅底水平线呈30度角,刺入3厘米即进入一凹陷内,先注射1%普鲁卡因1ml,不拨出针头,观察1~2分钟有无出现面瘫,如出现面瘫表示刺中神经干,然后接上有水酒精空针,注入0.3~0.5ml酒精或酚甘油,将发生明显面瘫而痉挛消失。经过半年后面瘫多能逐渐恢复,约2/3的病人痉挛亦将复发。

面肌痉挛的治疗

射频温控热凝疗法

用射频套管针依上法刺入茎乳孔内,利用电偶原理,通过射电使神经纤维间产生热能,温度在65~70℃,在面神经功能监测仪监护下,控制温度使神经热凝变性,以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的神经纤维。术后同样要发生面瘫,在1~2年内的面瘫逐渐恢复过程中又会旧病复发,否则电热过度,痉挛虽可长期不发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瘫。

手术治疗

1.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在局麻下,于茎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经主干,用血管钳压榨神经干,压榨力量应适当控制,轻则将于短期内复发,重则遗留永久性面瘫。如将远侧分支找出,在电刺激下找出主要产生痉挛的责任神经支,进行选择性切断,效果虽较压榨术好,但术后仍要发生轻度面瘫,1~2年后亦有复发。

2.面神经减压术即将面神经出颅之骨管磨开减压,系1953年首先由Proud所采用。在局麻下凿开乳突,用电钻将面神经的水平垂直段骨管完全磨去,纵行切开神经鞘膜,使神经纤

面肌痉挛治疗

维得以减压。1972年Pulec认为,单纯乳突内减压范围太小,应同时将内听道顶部和迷路段全部磨开减压。手术中也曾发现神经有病理改变如神经水肿、弥漫性肥厚和神经鞘纤维性收缩等与病因相矛盾的现象,但手术后确实有些病人得到治愈。1965年Cawthorne曾报告13例手术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减压术较复杂,尤其全段减压术不仅难度大,而且有一定危险。所谓疗效是否因手术中创伤面神所致,并非减压之效,也值得商榷。

3.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Scoville(1965年)依上法将垂直段面神经骨管磨开后,用纤刀将垂直段纵行剖开1cm,并在其间隔以硅胶薄膜,其目的是切断交叉的神经纤维,以减少异常冲动传导,缺点是很难确切地达到既不明显面瘫又不出现痉挛的程度。

4.面神经钢丝绞扎术为作者设计,用直径1mm钢丝将面神经干绞扎,做永久性压榨,绞扎程度可以随意调整,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年老体弱、不宜进行开颅探查者,更适用于一般基层医疗单位。

局麻,于耳垂后下,沿下颌角做弧形切口,分离腮腺后缘,找出面神经主干,取不锈钢丝贯穿于乳突前方骨衣上,扭紧固定以作为支点,然后绕穿神经干绞扎之,一面绞扎一面观察面肌活动,直到痉挛停止而呈轻度面瘫为止。一般以眼裂闭不上达1~2mm为宜。钢丝留置切口外,暂不剪断,俟次晨观察痉挛有无复发,再做最后一次压力调整,剪去多余的钢丝,埋入皮下。术后如有复发,可打开切口,找出钢丝尾段现进行绞扎。如长期面瘫不恢复,亦可进行钢丝松解。本法的缺点是术后肯定要有3~6个月的面瘫,复发率较高,达30%。

5.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Jannetta于1966年倡用,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常用的方法。

全麻,采用枕下或乙状窦后径路,切除枕骨做3×4cm骨窗,切开脑膜,进入桥小脑角,找出Ⅶ、Ⅷ颅神经,如发现有占位性病变或蛛网膜粘连即进行切除和分解,如有压迫性血管,可在显微镜下利用显微器械给以分离开,如果分不开,可用Silicone或Teflon片隔垫开,亦可用肌肉片填塞在血管与神经之间。这些血管多是小脑前下动脉绊,是脑干的主要供血者,手术中如有损伤出血或诱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都将引起脑干缺血水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即使内听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也可致全聋。临床上观察到,1/3的病人动脉穿行在Ⅶ、Ⅷ神经之间,或绊顶有内听动脉支进入内听道,进行血管减压术操作都会遇到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进行分离和垫隔,还有不少病人查不到可压迫的血管,因此血管减压术也无法应用。为此,作者设计出一套新的手术方法,叫颅内段面神经干梳理术,取得满意效果。

6.颅内面神经干梳理术(神经纵行劈裂术)按血管减压术操作,进入桥小脑角,找到Ⅶ、Ⅷ颅神经,游离出面神经干,于脑干根部与内听道口之间,用纤刀顺其长轴进行多层次劈开,按痉挛的程度确定劈开的层次,一般劈开10~20次,多者可劈开数十次,将原来压迫的血管梳理后,恢复原位。经2~5年随访,手术有效率可提高到98%以上,而复发率减低到6%。本法主要优点是适应症比血管减压术广,复发率少而治愈率高,特别是减少了耳聋并发症,现已取代了血管减压术。其所以有效,可能是神经纤维梳理后,破坏了神经根区的异常电位蓄积,阻止了异常冲动的电位发放。

(1)暴露桥小脑角,(2)将动脉下压,用尖刀贯穿面神经进行纵行梳理。1.小脑前下动脉穿行于第7、8颅神经间,2.小脑后下动脉与舌咽神经。

综上所述,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很多,各有利弊,临床上应根据病人情况和医疗条件灵活选用。特发性面肌痉挛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变有关。如患者是30岁以下青年,常暗示脑小脑角、内听道、膝状节、中耳乳突或腮腺内存在着神经刺激性病变,如先天性胆脂瘤、血管瘤、听神经瘤和蛛网膜囊肿等。痉挛是该病的一个危险信号。遇有此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必要时应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绝大可观察等待,以免贻误治疗。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1967年,美国Jennatta教授首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具体方法是:在患侧耳后钻开1.5厘米直径大小骨孔,在显微镜下暴露面神经根部,找到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后将其游离,在血管与神经之间垫入Teflon棉团,在消除引起面肌痉挛的病因后面肌痉挛会立即或逐步停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这种手术方法已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近5万名面肌痉挛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治愈率在82%~95%间,复发率仅在5%左右。

手术方法

面肌痉挛的治疗

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耳后发际内直切口,术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桥小脑角区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仔细寻找压迫面神经的血管袢,确认责任血管(即压迫面神经致临床症状的血管)后松解此处的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粘连,确认血管与面神经根部之间充分游离后插入合适大小的Teflon垫片。如果术中发现明确责任血管,则对可能压迫神经的血管进行处理,实行减压术。

术前护理

1术前准备除神经外科术前常规准备外,还需做好电测听、肌电图和核磁血管造影(MRA)等检查,认真评估面肌痉挛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为术后的护理观察提供对比。

2心理护理HFS虽无生命危险,但不自主的面容严重妨碍患者的社交生活和心理健康,甚至对一些年轻患者的婚姻、就业等带来不利影响。加上病程迁延,辗转求医,经受了反复的药物治疗甚至肉毒素注射治疗,使部分患者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情绪烦躁状态,对手术效果存在疑虑,渴望诉说、被理解和关心。因此,患者入院后,我们在详细了解病史的同时耐心听取其倾诉,对患者所述痛苦及因疾病所引起的生活不顺心给予理解、同情和安慰,并引导其宣泄。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增强信心,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术后24h去枕平卧,轴线翻身,密切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及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语言的改变,术后护士要详细了解术中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术后24h持续低流量吸氧,以预防切口周围脑组织水肿。注意有无脑干受损的症状,观察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脉搏缓慢、血压升高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警惕颅内继发性出血的发生。术后24h禁食水,之后由流食过渡为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若出现短暂性面目麻木,食物不宜过硬、过冷或过热,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2手术后疗效的观察患者清醒后,及时评估面肌痉挛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并记录面肌痉挛停止抽搐的时间。术后复查肌电图、MRA,协助医生判断手术的疗效。面肌痉挛严重的患者,术后即可见到患侧眼裂较术前增大,此乃病因解除后原先紧张的面肌松弛所致,而非面神经损伤所致,是手术成功的第一征兆。但术后即刻无效并不意味着治疗无效。MVD术虽然解除了血管压迫,但面神经根髓鞘的再生修复和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趋于平稳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术后疗效的观察应持续随访6个月以上。

中医治疗现代用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报道,至迟不晚于60年代中期。在1965年有人试用皮内针法获效。70年代,又作了进一步探索,如采用深刺久留针法,只针健侧不针患侧的缪刺法等,我们使面部穴位用穴位注射于抽搐最明显之处,亦有一定效果。但总的来说实践还是较少,且以内部报道文章居多[2]。80年代以来,面肌痉挛的治疗始得到针灸界较广泛的重视,不仅仅是观察例数大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对刺灸法的多方面探索,从而出现了一些比较独特的刺法,如丛刺法,刺激面神经干法,浅刺皮部法及行气法等等。当应用传统的刺灸法难以取效时,选用上述刺法往往能奏效。

面肌痉挛

各种刺灸之法治疗本病,有效率一般在80%左右。有人曾比较针灸行气法与一般针灸法或其他中西医药疗法,发现无论近远期疗效,均以行气法为优[2]。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面肌痉挛是一种顽固且易复发的疾病,要求患者耐心治疗,而医者也应在一种方法未取效时,及时改用另一种穴位刺激法。

神经干刺法,(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面部穴位配穴:合谷,眼轮匝肌痉挛加鱼腰、四白,面肌痉挛加迎香、夹承浆。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前耳轮切迹与耳垂根连线之中点,或乳突尖前缘下5毫米处。其下为面神经交义点最近处,约在下颌支后缘后约0.5厘米。(二)治法,每次仅取主穴和合谷穴,馀穴据症酌选。先在阿是穴消毒并以2%普鲁卡因局麻,取28号2.5~4厘米左右长的毫针(1~1.5寸)2根,分别刺人阿是穴和合谷。阿是穴要求刺中面神经干。当刺中时,患者有强烈的触电感或耳深部疼痛,术者手中有轫性感。此时,将阿是穴和合谷穴接通电针仪,开始时电流不宜过大,频率不限,以食、拇指出现规律性抽动为宜。当采用提插手法或电针刺激使面神经损伤后,表情肌可出现松弛(面瘫)。其余配穴应使针下有酸胀或麻电感。每次针20~30分钟,每隔5~7日针刺1次。一般针2~3次。如损伤浅表血管,针后可能出现肿胀,数日消退。针后如出现眩晕呕吐等并发症,休息1~2小时即恢复。

穴位埋植,(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为面肌痉挛之板机点。(二)治法,先将患侧面部作常规消毒,然后用皮肤针轻轻叩打该侧面部,自上至下,自左至右,反复仔细弹刺。当叩打至某部位,出现针尖一触,立发痉挛现象时,即在该处埋揿针1支。3日后取掉所埋揿针,继用前法,寻得阿是穴后再埋针。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丛刺法,(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四白、鱼腰、攒竹、迎香、颊车。阿是穴位置:面部痉挛之起动点。(二)治法,主穴每次必取,用丛刺法。方法为取30~32号毫针(0.5~1.5寸长)15~30枚。浅刺入阿是穴,采取密集排针,或散刺(其间隔为0.5~1厘米宽),应使针尖的皮肤突起,形成一个小丘,并使针体悬吊而不下落。配穴则在面肌痉挛附近取2~3穴,亦宜浅刺。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本法针刺时,患者有轻微痛感,部分病人针刺部位有微微发热感,或皮肤充血发红,均属正常现象。

穴位注射,(一)取穴。主穴:翳风、颊车、太阳、地仓。配穴:瞳子髎、颧髎、合谷、阳陵泉、风池。(二)治法,药液:混合注射液(苯巴比妥钠加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32磷酸铬盐(放射性胶体)。每次选主穴1~2次,配穴1~2穴。上述药液任选一种。第1组药物,取苯巴比妥钠注射剂0.1克加1%盐酸普鲁卡因1毫升混合后作穴位注射。第2组药液,采用头皮针头注射,针头插入穴位后,可上下缓缓提插,但不捻转,待病人得气后,将药液缓缓注入,每穴注入0.1~0.2毫升(约含10~20微居里)的无菌胶体32磷酸铬盐溶液。第1组药液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第2组药液每周1次,连续2次为一疗程,隔15天后再作另一疗程。

体针,(一)取穴。主穴:夹承浆透承浆、承浆透地仓,地仓透迎香,颧髎(或太阳)透下关,四白(或攒竹)透睛明。配穴:风寒滞留:合谷透劳宫、太冲透涌泉;阴虚阳亢:复溜透跗阳,神阙。(二)治法,主穴均取,配穴据症酌加。以28~30号毫针透刺,进针后捻转1分钟,留针1~2小时,每20分钟行针1次;神阙用隔盐灸3~5壮。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日。

温针加拔罐,(一)取穴。主穴:地仓(或阿是穴)、后溪、四白。配穴:迎香、人中、承浆、颊车。阿是穴位置:面肌抽动起点(多在嘴角或上下唇的汇合点旁开2cm处)。(二)治法,用毫针以30度角从主穴地仓或阿是穴向迎香穴方向直透至患侧内眼角,进针2.5~3.5寸;地仓向颊车方向透刺2~3寸;从地仓透人中,从地仓透承浆。后溪直刺1.5~2.5寸,最低斜刺透过3/4手掌部分。留针1.5~2小时,用卫生香施灸针尾。取口径为0.6~1寸的小玻璃火罐(或瓶)用水和成之面团并搓成面条转在罐口,再以投火法,将火罐拔四白穴上,留罐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食疗方药

(1)龙眼肉粥:龙眼肉15g,红枣3~5枚,粳米100g。煮粥热食。功效养心补脾,安神除烦。龙眼肉是良好的养心补脾品,内含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蛋白质,与红枣、粳米同煮粥,起协同作用。此膳是我国民间用于养心益智、健脾补血的美味佳餐。适合于面瞤不止、心烦失眠、食少体倦等症患者。

(2)天麻炖鸽肉:天麻10g,健康鸽子1只。共炖熟食用,每日1只。功效益气补血,熄风解痉。方中鸽肉补肝肾,益气血,天麻熄风解痉,合用治疗血虚生风引起的面瞤

(3)苡米陈皮粥:薏苡仁50g,白芷9g,云茯苓20g,陈皮6g,,先煮薏苡仁为粥,后三味水煎去渣人薏米粥中三五沸即成。每日1剂,连服数日。功效健脾化湿,除痰通络。适用于脾失健运,痰湿阻遏之面瞤、脘腹胀满、食少纳呆等症。

(4)苡米扁豆粥:薏苡仁50g,炒扁豆15g,山楂lOg,红糖、粳米适量。共加水煮粥。食前加红糖,供早晚餐。功效健脾化湿,活血通络。薏苡仁、扁豆治脾虚有湿,山楂活血化积;红糖补血活络。全方使脾得健运,痰化湿除,面部络脉贯通。适于脾虚湿困,经络受阻之证。

饮食注意事项,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平时心情保持愉悦,轻松,劳逸适度,充足睡眠。减少外界刺激,如:电视、电脑、紫外线等。患者应注意勿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面部保暖。适当增加维生素B族的摄入。

面肌痉挛http://www.fh21.com.cn/sjk/mjjl/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疾病常识 诊断治疗 护理保健 就诊指南
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面肌痉挛,这种疾病出现几率不高,但是出现了疾病之后,其危害极大,会导致神经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很多的患者会出现... [查看更多]
大家都知道面肌痉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病人的病情轻重、症状、选择治疗的方法不一、所以治疗面肌痉挛需要多少钱,这只能相对病情的具体情况而定,今... [查看更多]
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及早治疗是关键。通常情况下,面肌痉挛可表现为半面痉挛,偶可见于两侧,那么偏方秘方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来... [查看更多]
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小孩面肌痉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家长要及时关注和发现孩子的一举一动,以免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那么,小儿面肌痉挛症状呢...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痉挛性支气管炎怎么治疗

    出现了痉挛性的支气管炎,它可能会出现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一般这种情况我们最主要的治疗的话就是使用消炎药,使用平喘的药物。缓解支气管痉挛带来的不舒服,在这个期间的话还需要多喝水,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 两岁孩子得了肠痉挛应该怎么办?

    孩子得了肠痉挛常常是由于饮食不当或者是受寒引来来的,由于孩子太小不建议实施药物救治,可通过饮食及生活习惯来实施调整,许多凉的东西不要吃,少食多餐,不要吃太饱,还可以通过顺时针推拿腹部或者是用热水袋冷敷腹部,以超越纾解疼痛的目的,同时留意防寒,防止受寒感冒。必须强调声明适当的运动,饮食上要注意,要劳逸结合,多喝白开水。

  • 孩子肠痉挛要持续几天

    孩子肠痉挛是会腹痛的,突然发生的阵发性的腹痛,大概发作一阵的时间会持续3至5分钟。也有的时候轻有的时候重,而且是反复发作,发作时由于小婴儿不会表达,因而哭闹不止,因为疼痛剧烈孩子出汗,孩子排气或者大便后疼痛得以缓解或消失,之后不会出现什么异常。依情况不同持续时间也会不同,有的情况肠痉挛一两天就能康复,有的情况肠痉挛可能会持续几天的时间,家长可以给宝宝吃上点解痉止疼的药物,适当的给孩子的肚子热敷,是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的。

  • 怎样区分肠痉挛和宫缩

    宫缩多数是由于有规律性,持续性的宫缩腹痛,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且程度会慢慢的加重,这个是跟痉挛的最大的区别,痉挛也是会引起腹痛的但是没有规律性,或者是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持续时间不定。平时可以注意一下,如果肠痉挛或者是宫缩不确定的情况下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明确病因再对症治疗,特别是孕妇在孕晚期,如果有疼痛的情况一定要引起注意,以免耽误病情。另外,像其他的无痛情况也会引起肠痉挛的现象像无痛性的宫缩,还有韧带疼痛,像便秘,还有尿路感染,都会出现痉挛的发生。

  • 怎样判断面瘫后遗症不是面肌痉挛?

    孩子比较小的情况下,如果抵抗能力扭过,再次出现了面神经炎之类的有可能再次出现面瘫,面瘫之后如果拥有面肌痉挛的话,孩子会再次出现面部不自觉的抽搐,可以考虑一下仔细观察,看一看如何拥有这种现象。如果没这种现象的话,一般来说不需要特殊的解决,正常的生存即可,留意多歇息,其余的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碍,慢慢来吧需要声明注意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戒烟酒。

  • 婴儿痉挛症的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痉挛症患者,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比如说,海鲜、鸡肉、狗肉等。与此同时,也不要禁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 婴儿痉挛症中医怎么治疗

    对于小于1周岁的孩子痉挛症,关键就是中医的一个诊疗名词,一岁之内的孩子,出现发烧因此有抽搐的一个出现,就叫做小于1周岁的孩子痉挛症。对于我们中医的一个叫法婴儿痉挛症,叫做惊风,通常用八宝惊风散医治。

  • 胃痉挛与胃绞痛如何分辨

    对于胃痉挛和胃绞痛,这两者的疼痛性质是一样的,可能是由于胃部的绞痛属于胃部痉挛的一种。但是相对胃部的绞痛症状相对会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建议患者首先使用热水袋热敷一下,来缓解胃痉挛的症状,同时在饮食上多吃一些温热、容易消化的食物。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出现的胃痛的症状,应该会有一定的缓解。如果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佳,胃疼的症状没有得到一定的缓解,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更具体的方案,之后再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系统的对症支持治疗。

  • 面瘫和面肌痉挛有何区别

    常见的面部瘫痪,或绝大多数的面部瘫痪,是指特发性面部神经炎。有时当晚上吹风扇、或者感冒时,就会发生面部瘫痪。还有一些继发性面瘫,是由颅内肿瘤或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然而,他们的机制也是由于面部神经根的压迫导致面部力量下降。

  • 小儿喉痉挛自己有感觉吗?

    对于这种情况,还是需要注意观察,最好还是做个性激素检查看看,然后再根据医生建议用完进行调理比较好。体弱、易发喉一阵阵抽动的病儿,建议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多照晒阳光。如果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病应给予处理。如果发作应保持镇静,解松病儿衣服,以冷毛巾覆盖面部,必要时撬开口腔,可以使其作深呼吸,症状多可缓解,有条件时可给氧气吸入,建议您平时多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熬夜,多吃水果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情。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