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健康,欢迎您!
首页
资讯
疾病
医院
育儿
减肥
保健
美容
科普
视频
语音
文章
生活百科
中医
心理
男性
体检
亲子
运动
养生
女人
医药知识
搜索
找医院
搜疾病
问医生
查症状
问答首页
内科
保健科
不孕不育
儿科
妇产科
肝病科
感染科
骨科
急诊科
减肥
康复科
更多
麻醉科
男科
皮肤性病科
全科
体检科
外科
五官科
心理科
药剂科
整形美容科
中医科
肿瘤科
医院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的症状有什么区别
提问时间:2024-05-10 14:00
|
1人回答
问题描述:
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的症状有什么区别
全部回答
共
1
条回答
叶奎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回答时间:2024-05-10 14:40
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的症状,主要有下列一些区别:1.炎症的起病时间和严重程度不同。急性咽炎的起病时间通常比较急,表现为突然发病,而且在疾病发作后的第1~2天,症状就可以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但是慢性咽炎的症状通常起病比较缓慢,表现为长期持续性的咽喉不适,且症状相对比较轻微。2.慢性咽炎通常主要集中表现在咽喉部位的不适症状,表现为咽喉部的干痒、灼痛、痰液增多、刺激性咳嗽等。但是急性咽炎除了咽喉不适以外,多数还会有身体高热等全身性的症状。
向Ta提问
上一个:
一到晚上就尿频尿不净是怎么回事
下一个:
眼睛总干有眼屎是什么原因
相关问题
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有什么区别
急性咽炎和慢性的咽炎的区别,首先从病程来看,急性咽炎的发病急,一下子发作了,持续的病程时间短,比如7-10天就好了。临床表现为咽痛,咽部的各种不...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有什么区别
2024-05-10 11:32
慢性咽炎和急性咽炎怎么区分
2024-05-13 09:33
怎么分辨急性咽炎还是慢性咽炎
2024-04-28 13:17
如何区分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
2024-05-11 12:53
如何区分慢性咽炎和急性咽炎
2024-04-22 18:45
怎么判断慢性咽炎还是急性咽炎
2023-10-18 06:29
如何区分慢性咽炎和急性咽炎
2024-05-11 13:11
急性咽炎跟慢性咽炎的区别
2024-05-14 12:39
最新问答
推荐
艾滋病唾沫能不能传染
2025-05-16 08:08
艾滋病不会通过唾沫传播,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是避免高危行为,如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等。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性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尤其是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血液传播通常通过共用针具、输血或器官移植等途径。母婴传播则可能发生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期间。
2、唾沫中的病毒含量极低,不足以导致感染。艾滋病毒在唾液中浓度非常低,且唾液中含有的酶能够抑制病毒的活性。日常接触如接吻、共用餐具、咳嗽或打喷嚏等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3、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包括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定期检测和接受抗病毒治疗。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减少性传播的风险。避免共用针具,尤其是注射毒品时,可以防止血液传播。定期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病毒载量,减少传播风险。
4、对于已经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病毒复制,维持免疫系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等。这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
5、社会支持和心理疏导对于艾滋病患者同样重要。艾滋病患者可能面临歧视和孤立,社会支持和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家庭成员、朋友和社区的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艾滋病不会通过唾沫传播,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是避免高危行为,如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等。对于已经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同时社会支持和心理疏导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同样重要。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阑尾炎术后能吃水果吗
2025-05-16 08:02
一到晚上就起疹子怎么回事
2025-05-16 07:56
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增高就是得胃肠肿瘤了吗
2025-05-16 07:45
需要多少精子才能受孕
2025-05-16 07:50
里面牙齿蛀空了怎么办
2025-05-16 07:33
不小心吃了蚂蚁没事吧
2025-05-16 07:39
儿童肾炎综合症能痊愈吗
2025-05-16 07:27
针灸会得传染病吗
2025-05-16 07:16
骨折吃什么东西好得快
2025-05-16 07:21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如何治疗
2025-05-16 07:04
推荐频道
小儿精神科
美容科
小儿呼吸科
小儿口腔
口腔科
饮食保健
中医科
小儿骨科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