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

发布时间: 2017-07-17 10:51:5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口和家庭结构明显变化,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明显提高。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

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

本文对国内外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进行总结,同时对不同时点、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和一些特殊人群的患病率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统计,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各类精神疾病的流行情况、分布规律以及影响疾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旨在为精神疾病的死亡因素、防范措施提供思路和依据。

1、引言

心理应激因素急中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现状Copyright2012MJPub.ISSN:0460-2396JPM剧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突出,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较10年前明显提高[1],已成为当今世界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精神疾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近15年,国内外对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多,相继出现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精神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背景和翔实的科研材料。本文就中国的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2、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2.1国际疾病分类(ICD系统)当前,对世界精神疾病学术界影响较大且为许多国家所采用的分类系统是WHO1992年公布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statistic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andrelatedhealthproblems,ICD),第10版,简称ICD-10。2002年江西省[3]和2007广西壮族自治区[4]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了ICD-10。

2.2美国精神疾病的分类(DSM系统)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nalofmentaldisorders,DSM)为其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最新版本为1994年的第4版,简称DSM-Ⅳ。2001-2003WHO组织的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健康调查[5]采用了DSM-IV。2001年浙江省[6]、2005年辽宁省[7]精神疾病的调查采用了DSM-IV为诊断标准。

2.3中国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系统)《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hineseclassificationanddiagnosticcriteria ofmentaldisorders,CCMD)为我国通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目前版本为2001年出版的第3版,简称CCMD-3。2004年孝感市[8]农村精神疾病患病率调查采用了CCMD-3为诊断标准。

3、调查工具的选择

DSM-IV轴I精神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tructureClinicalInterviewforDSM-IV,SCID)SCID是与DSMIV配套用的半定式检查,是确定各种DSMIV诊断的有效工具。大量的研究表明SCID在进行精神疾病诊断时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供熟悉DSM分类和诊断标准的临床医生或受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使用。2001年浙江省[6]、2004年河北省[9]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此量表。

4、精神疾病的研究现状

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低者、婚姻状况差者(离婚、丧偶)及经济状况差者的时点患病率和总患病率均高(P<0.01)。非户籍居民患精神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户籍居民;独居者患精神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已婚者和未婚者,失业者患病率高于就业者,文化程度高者其精神疾病患病率高于文化程度较低者,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的一些调查不一致。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和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55岁以后有所下降;情感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而酒精使用障碍与教育水平无明显关系;离婚者3类障碍的患病率均显著增高,单身者焦虑和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明显低于已婚者。

精神疾病的死亡率精神疾病死亡率是一个综合反映居民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水平的指标,它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服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或药物依赖、人格障碍与神经症是精神疾病死亡的主要疾病。中国卫生年鉴的资料显示:精神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明显增加。20~24岁、70岁以上各年龄阶段精神疾病死亡率增长速度最快,因此这两个年龄阶段是我们精神卫生工作在未来一段时间应该关注的重点人群,也是防病治病的关键时期。

5、小结

通过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各类精神疾病的流行情况、分布规律以及影响疾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为探讨精神疾病的死亡率、死亡因素、防范措施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依据。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下几点建议:①统一规范调查方法。②保证调查工具的跨文化适用性与结果的国际可比性。③在病因学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④在方法学方面进一步开展分析性研究。⑤拓展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内容,深化精神疾病死亡率调查。⑥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群体心理卫生干预研究。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疾病常识 诊断治疗 护理保健 就诊指南
精神障碍是一种在临床上非常严重的疾病,这种疾病会极大的对患者的身体以及生活造成影响,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的话,患者很有可能出现自杀的想法,对... [查看更多]
精神障碍不止是一种心理障碍疾病,同时精神障碍还是一种存在遗传倾向的疾病,对于患有遗传精神障碍的患者来说,在发病的第一时间及时发现自己的病情,...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原因

    因为自负或者是敏感,在遭受挫折的基础上,进行歪曲的一个理解,逐步的形成妄想,而在妄想的影响下,很容易和环境而发生一些冲突,他反过来又会强化这种妄想。生活环境的改变,比方说是移民、服役、被监禁以及社会隔绝的这种状态,可能是诱发偏执型精神障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患者病前性格往往是固执、敏感、多疑、好强、主观等一些特征。

  • 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的区别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当心理活动异常的程度达到医学诊断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心理障碍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精神障碍。

  • 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是什么

    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一般是自身症状和相关检查等。1、自身症状:器质性精神病一般在外伤后发病,大多在半小时内出现意识障碍,并伴有紧张或恐惧,甚至兴奋和焦虑。有些人还会患健忘症,可能导致记忆的持续性遗忘或误构,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和睡眠障碍等。2、相关检查:器质性精神疾病仅凭自身症状不能完全确定,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精神检查或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电解质等。同时还会进行特殊检查,包括脑部CT或磁共振成像,最终确诊。建议患者饮食需要增加营养,避免食用生冷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

  •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症状

    对于一些发作不明显的就要借用脑电图检查了,从精神上来看会出现精神活动突然中断、并伴肌阵挛或者自动症。一次发作数秒或十余秒不等。脑电图出现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综合。精神感觉性、精神运动性及混合性发作。如果确诊为癫痫,要及时进行治疗,可以考虑给予抗癫痫的药物治疗,系统、规律地服用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如果知道明确部位引起的癫痫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患者在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患者在平时饮食中,注意多吃一些富含DHA含量高的食物,多吃一些亚油酸含量较高的食物,可以促进大脑的功能,减少病症的发生。在平时饮食中注意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不要吃一些咖啡因含量高的食物,减少对神经的刺激。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一般会持续数天到1个月,当出现症状的时候,建议及时去医院的精神科进行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适当的缓解生活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户外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促进疾病的治愈。

  •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症状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癫痫是指大脑局部细胞异常放电导致的大脑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癫痫病患者出现精神方面的障碍,主要的症状就是2点,第1种就是在患者癫痫病发作的时候会表现出来一系列的症状,比如意识障碍幻觉。

  • 如何做菜能消除精神障碍

    对于如何消除心理障碍,您提到如何消除心理障碍为您解答如下.怀疑别人在说自己,像是一种自我关注,在想象被别人关注。而渴望被关注,接纳、认可和温暖,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的情感需求和渴望。从接纳自己开始吧,学着爱自己,珍惜和善待自己;学着表达和交流,付出爱,也接受爱,才能感受到别人的善意和真诚。怎么消除心理障碍?既然您已经能分析出导致您所有恐惧的源头,相信问题就比较好解决.克服您的问题是不能用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的,因为在您内心形成的不安已经五年了.

  • 缓解的方式有什么情感性精神障碍?

    对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来说。不光单纯的使用药物救治,还是应当主要是通过心理交流,心理疏通来积极地实施救治,相对来说这里患者对于有效的沟通交流,情感的观注会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信息反馈的效用。因此建议平时要积极地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制造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可能会更为重要。

  • 器质性精神障碍会不会复发

    器质性的神经障碍是属于神经分裂症,发现的初期是治疗的最佳时期,像这种在治疗之后情况好转还是要在平时注意观察的,要坚持药物的控制治疗,也可以定期的进行心理治疗。平常的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忌食辛辣和生冷的食物,保持心情的愉悦。一般来说治愈率有30%左右,还有的可能会反复复发,如果坚持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复发的概率会小很多。另外家属也要加强监护及督促服药,服药3个月后要找医生去复查。看看病情是否已经控制好了,是否还需要继续服药等都要问清楚。

  • 应激性精神障碍要如何治疗

    压力性精神障碍主要有三种临床表现:思维碎裂。思维破裂指的是当病人在思索时没一个中心,有时是语言的突然中断,情绪紊乱。疏远和漠视亲人,漠视一切,成天呆呆地坐着,产生幻觉。幻觉中心主要是幻觉听力。行径往往遭到幻觉当事人的干扰,甚至遵从幻觉命令作出许多危险的行径。应激障碍的救治是心理危机干涉。救治干涉的基本原则是及时性、到达性和简洁性。救治干涉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心理干涉,辅以药物救治。心理治疗是由紧张的生活事件引来的,具备重要意义。

  • 应激性精神障碍应该怎么办

    压力性精神障碍主要有三种临床表现:思维断裂。思维破裂指的是当病人在思考时没有一个中心,有时是语言的突然中断,情绪紊乱。疏远和漠视亲人,漠视一切,整天呆呆地坐着,产生幻觉。幻觉中心主要是幻觉听力。行为往往受到幻觉当事人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命令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应激障碍的治疗是心理危机干预。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性、接近性和简洁性。治疗干预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心理干预,辅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由紧张的生活事件引起的,具有重要意义。在与患者接触的情况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患者的膝关节刺激对话、对患者的解释性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可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帮助患者建立自己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避免过度伤害。

  • 妄想型精神障碍可以自愈吗

    在医学上,没有妄想型精力阻碍,要么就是妄想性阻碍,要么就是偏执型精力破裂症。不论是多个非怪诞性的妄想也好,偏执型精神破裂症也好,两组病患均多缺少疾病自知力,医治上都以抗神经病药品医治(如: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氨磺必利、阿塞那平、帕利哌酮、齐拉西酮、鲁拉西酮、布南色林、氯氮平、奎硫平等)为最关键的治疗办法。

  • 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是什么

    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一般是自身症状和相关检查等。1、自身症状:器质性精神病一般在外伤后发病,大多在半小时内出现意识障碍,并伴有紧张或恐惧,甚至兴奋和焦虑。有些人还会患健忘症,可能导致记忆的持续性遗忘或误构,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和睡眠障碍等。2、相关检查:器质性精神疾病仅凭自身症状不能完全确定,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精神检查或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电解质等。同时还会进行特殊检查,包括脑部CT或磁共振成像,最终确诊。建议患者饮食需要增加营养,避免食用生冷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

  • 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原因

    因为自负或者是敏感,在遭受挫折的基础上,进行歪曲的一个理解,逐步的形成妄想,而在妄想的影响下,很容易和环境而发生一些冲突,他反过来又会强化这种妄想。生活环境的改变,比方说是移民、服役、被监禁以及社会隔绝的这种状态,可能是诱发偏执型精神障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患者病前性格往往是固执、敏感、多疑、好强、主观等一些特征。

  • 创伤后应激精神障碍症状

    创伤后应激精神障碍症状包括是重新经历创伤,警觉性增强,回避或麻木。1、重新经历创伤:是指在有意识的情况下,不断回忆或在脑海中重现创新事件的场景。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噩梦不断出现在患者睡梦中,会造成严重的精神痛苦和生理反应。2、警觉性增强:这是一种自发的状态。比如容易受到惊吓,烦躁不安,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还会出现一些身体症状,如心慌、胸闷、易出汗等。3、回避或麻木:意味着刻意回避新兴的创伤世界。对以前的爱好失去兴趣,渐渐疏远身边的人。对未来没有规划,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给人一种麻木颓废的感觉。创伤后应激精神障碍的患者需要有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家人应注意尊重患者的隐私。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