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知道帕金森服药的注意点很重要

发布时间: 2011-08-15 09:22:2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帕金森服药的注意点是什么呢?专家表示:只有很清楚地知道帕金森服药的注意点才能取得更好地治疗效果,那么,帕金森服药的注意点有哪些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帕金森服药的注意点。知道帕金森服药的注意点很重要

1、帕金森服药的注意点是帕金森患者经常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有些患者患病后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常会有急躁、惊慌、紧张……多虑等情绪变化。这些情绪的改变都会加重帕金森病的症状,紧张

焦虑肢体震颤更会明显,情绪低落时,会使僵硬少动的帕金森患者运动更加迟缓。

2、由于帕金森患者不规则服药,很多帕金森患者对帕金森病认识不足,不知道该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而帕金森服药的注意点就表现在第一次就诊,症状控制后,以为疾病已治愈,未再复诊持续治疗,以致帕金森症状继续加重,甚至一些患者不了解药物性能,未能遵医嘱服药。知道帕金森服药的注意点很重要

3、一些帕金森患者担心药物不良反应而不敢服药。帕金森服药的注意点还包括个别帕金森患者由于过分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所服药物产生恐惧心理,以为服药后这些不良反应都会出现,就自作主张减少医生建议的服药剂量,甚至有的患者根本就不服药,从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以上就是知道帕金森服药的注意点很重要的相关介绍,仅供大家参考,不管你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帕金森,请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不要胡乱听从他人的意见,若您对帕金森服药的注意点还有什么疑问,请咨询在线专家!

帕金森http://www.fh21.com.cn/sjk/pjs/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在对帕金森的治疗过程中,日常的护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帕金森的护理措施有哪些?下面是相关专家做出的详细解答。1、帕金森病患者饮食与普通人的...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帕金森病人抑郁了怎么办

    帕金森病人抑郁可通过心理疏导、药物治疗、运动干预、社交支持和营养调整等方式改善。帕金森病合并抑郁通常与神经递质失衡、疾病心理负担、运动功能受限、社会隔离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相关。 1、心理疏导 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纠正患者对疾病的消极认知,专业心理咨询可缓解无助感。家属需配合医生鼓励患者表达情绪,避免使用否定性语言。团体心理治疗能通过病友互助减轻孤独感。 2、药物治疗 舍曲林适用于伴随焦虑的抑郁状态,帕罗西汀对睡眠障碍型抑郁效果较好,度洛西汀可改善疼痛合并的情绪问题。所有抗抑郁药物均需神经科医生评估后使用,避免与帕金森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3、运动干预 太极拳通过缓慢动作改善身体协调性,游泳等低冲击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每周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舞蹈疗法对提升情绪和步态训练均有帮助。 4、社交支持 参加病友社团活动减少病耻感,家属应定期陪同患者进行户外活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结构化社交机会,宠物辅助治疗也能带来情感慰藉。 5、营养调整 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香蕉、燕麦有助于血清素合成,深海鱼类中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改善脑部炎症。避免高脂饮食影响药物吸收,分餐制保证营养摄入均衡。 帕金森病抑郁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阳光照射。家属需观察患者情绪波动,记录抑郁发作频率和诱因。音乐疗法和艺术创作可作为辅助调节手段,避免患者长期独处。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抑郁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寻求精神科会诊。维持原有的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根据抑郁程度个性化选择干预措施。

  • 长乐胶囊能治帕金森吗

    长乐胶囊不能治疗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以药物控制症状为主,常用药物有多巴丝肼片、盐酸普拉克索片、恩他卡朋片等。长乐胶囊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黄芪、当归、丹参等,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气虚血瘀证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等,但并未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早期患者可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中晚期患者常需联合使用左旋多巴制剂。药物治疗的同时,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和营养管理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应定期复诊,由神经内科专科医生评估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帕金森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如太极拳、散步等,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若出现症状加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 患帕金森要注意什么

    帕金森病患者需注意药物规范使用、运动康复训练、饮食营养均衡、心理状态调节、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 1、药物规范使用 帕金森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用多巴胺类药物如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等,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药物调整需在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诊评估疗效与副作用。若出现剂末现象或异动症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2、运动康复训练 坚持进行太极拳、步态训练等针对性康复运动有助于改善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物理治疗师指导下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可缓解肌强直症状。水中运动可降低跌倒风险,建议每周进行数次规律锻炼。 3、饮食营养均衡 高纤维饮食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适量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摄入。蛋白质摄入需与药物服用时间错开,避免影响左旋多巴吸收。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可预防骨质疏松,每日保证足够水分摄入。 4、心理状态调节 抑郁焦虑是帕金森病常见非运动症状,可通过心理咨询和团体支持缓解情绪问题。认知训练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衰退,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与陪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干预。 5、并发症预防 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起床时需缓慢变换体位。吞咽功能评估可早期发现吞咽困难,调整食物质地预防吸入性肺炎。皮肤护理重点预防压疮,保持会阴清洁降低尿路感染风险。 帕金森病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居住环境需移除地毯等障碍物,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家属应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协助患者完成日常活动记录表。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和口腔护理,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出现发热、跌倒或意识变化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管理,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 如何照顾帕金森病人

    照顾帕金森病人需要从日常生活协助、用药管理、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和环境改造五个方面综合干预。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伴随认知功能下降和精神症状。 一、日常生活协助 帕金森病人因运动功能障碍易出现穿衣、进食、如厕困难。选择前开扣、松紧带衣物便于穿脱,使用防滑餐具和吸管辅助进食,卫生间加装扶手和防滑垫。鼓励病人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活动,仅在必要时提供帮助,避免过度依赖。进食时保持坐姿端正,选择软烂易咀嚼食物,分小份多次进食预防呛咳。 二、用药管理 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多巴丝肼、普拉克索等药物,记录用药时间和症状变化。药物疗效波动时可出现剂末现象和异动症,需观察开关期变化并及时反馈医生调整方案。避免高蛋白饮食影响左旋多巴吸收,服药前后间隔一小时再进食乳制品或肉类。切勿自行增减药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恶性综合征。 三、康复训练 每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步态练习,利用音乐节拍器改善步幅缩短。太极拳和瑜伽有助于增强平衡能力,水中运动可减轻肌肉强直。语言治疗师指导下的发声练习能改善构音障碍,面部肌肉训练减轻面具脸症状。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诱发跌倒。 四、心理支持 疾病导致的行动受限易引发抑郁焦虑,需保持耐心沟通,采用非语言方式表达关爱。鼓励参与病友互助小组,分享应对经验。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情绪障碍,正念训练帮助接纳疾病。避免批评病人的动作迟缓,对其努力给予积极反馈。定期评估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五、环境改造 居家环境移除地毯和杂物降低跌倒风险,走廊卧室安装夜灯。座椅选用硬质靠背带扶手款式,床高度调整至小腿长度便于起坐。浴室配备沐浴椅和手持花洒,门框台阶改用斜坡。外出携带折叠轮椅应对疲劳,穿戴防滑鞋和防抖餐具。智能家居设备如声控开关可弥补运动障碍。 照顾帕金森病人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但避免白天过度卧床。饮食注意补充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适量增加维生素D和钙质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和吞咽功能,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照顾者需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参加护理培训掌握转移技巧和急救知识,必要时寻求社区护理服务支持。保持积极心态,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根据疾病阶段动态调整照护方案。

  • 帕金森头晕的原因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头晕可能与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体位性低血压、药物副作用、前庭功能障碍、脑血流灌注不足等因素有关。头晕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常见表现之一,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干预。 1、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 帕金森病核心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基底节区多巴胺递质减少。这种神经退行性变可能影响前庭神经核团功能,干扰平衡觉传导通路,从而引发头晕症状。针对此类原因,医生可能调整左旋多巴制剂用量或联合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2、体位性低血压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中发生率较高,可导致体位改变时血压调节异常。当患者从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即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性头晕。日常建议穿弹力袜、缓慢变换体位,严重者可考虑使用盐酸米多君等升压药物。 3、药物副作用 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可能通过扩张外周血管作用诱发低血压。部分患者使用苯海索等抗胆碱能药物时,会因前庭系统抑制出现头晕。需在神经科医生指导下优化给药方案,避免药物叠加效应。 4、前庭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患者前庭眼反射通路可能受累,表现为视物晃动感或行走不稳。部分患者合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当头位变动时诱发短暂眩晕。可通过前庭康复训练改善,必要时行耳石复位治疗。 5、脑血流灌注不足 长期高血压或脑血管病变患者可能合并脑动脉硬化,帕金森病运动迟缓症状会进一步减少脑血流灌注。这类头晕多伴有注意力下降、步态障碍,需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脑血管功能,必要时给予改善脑循环药物。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头晕时应记录发作时间与体位关系,监测晨起和餐后血压变化。日常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快速起身或长时间站立。饮食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但高血压患者需谨慎。建议进行太极拳等平衡训练,睡眠时抬高床头10-15度。若头晕伴随意识障碍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排除脑血管意外。定期神经科随访有助于区分疾病进展与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帕金森病人怎样走路锻炼

    帕金森病人可通过步态训练、平衡练习、节奏步行、视觉提示行走、阻力行走等方式进行走路锻炼。帕金森病可能导致步态冻结、步幅缩短、平衡障碍等问题,科学锻炼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 1、步态训练 针对帕金森病常见的拖步和小碎步,可进行高抬腿迈步练习。选择平坦安全的场地,有意识地抬高膝盖至髋关节高度,迈出比日常更长的步幅。训练时可面对镜子自我纠正姿势,或由家属在旁提醒步幅不足的情况。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 2、平衡练习 通过单腿站立、踮脚行走等动作增强平衡能力。初期可扶靠稳固家具完成,逐步过渡到无辅助状态。建议搭配太极拳中的云手动作,通过缓慢转移重心训练动态平衡。平衡训练需有保护措施,避免跌倒风险。 3、节奏步行 利用节拍器或音乐节奏引导步行频率,改善起步犹豫和步速不均。选择每分钟90-120拍的节奏,步伐与节拍同步。可先从原地踏步适应节奏,再过渡到直线行走。该方法能激活大脑运动皮层,缓解冻结步态。 4、视觉提示行走 在地面铺设间隔50-60厘米的彩色胶带或标志物,作为视觉步幅引导。患者尝试每一步准确踩踏标记点,强迫性扩大步幅。该方法通过视觉反馈重建正常步态模式,尤其适合伴有步态冻结的患者。 5、阻力行走 在腰部系弹力带进行抗阻行走,由陪护人员在后方提供适度阻力。阻力强度以不影响正常步态为度,重点强化下肢屈髋和蹬伸力量。每周2-3次,可改善肌肉力量不足导致的步态异常。 帕金森病人的步行锻炼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每天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分钟。运动前后应进行5-10分钟的热身和拉伸,着重活动踝关节和髋关节。建议选择防滑鞋和宽松衣物,避免复杂地形。若出现明显疲劳或姿势不稳需立即停止。结合药物治疗和康复指导,长期坚持步行锻炼可显著改善运动迟缓、平衡障碍等核心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家属应全程陪伴确保安全,并通过语言鼓励维持锻炼积极性。

  • 帕金森病怎么手术

    帕金森病可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苍白球毁损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帕金森病通常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遗传因素、环境毒素、神经系统老化、脑外伤等原因引起。 1、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是在大脑特定核团植入电极,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电脉冲调节神经活动。该手术可改善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适用于药物疗效减退或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患者。手术需进行术前评估和靶点定位,术后需定期调整刺激参数。脑深部电刺激术具有可逆性和可调节性,但存在感染、出血等手术风险。 2、苍白球毁损术 苍白球毁损术通过射频热凝或伽马刀等方式破坏苍白球部分神经组织,减少异常神经信号传导。该手术对改善肌强直和运动迟缓效果较好,但可能引起构音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并发症。手术需严格选择适应证,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苍白球毁损术为不可逆性治疗,通常作为药物无效时的选择方案。 帕金森病患者术后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菜、坚果等。康复训练应包含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和语言训练等内容。患者及家属需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和手术效果。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术后仍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控制症状。

  • 帕金森病人怎样自己调药

    帕金森病人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方案需根据症状波动、药物副作用、疾病进展等因素动态调整,擅自更改剂量可能导致症状恶化或严重不良反应。 帕金森病的药物调整涉及多巴胺能系统的精细平衡。左旋多巴类药物是核心治疗药物,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剂末现象、异动症等并发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辅助药物需与左旋多巴协同使用。医生会根据患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日常生活能力等综合评估,通过门诊随访调整用药方案。患者日常应记录症状变化日记,包括服药时间、药效持续时间、异常动作出现情况等,为医生调整剂量提供依据。 部分患者因症状波动自行增加服药次数或剂量,可能加重异动症或引发精神症状。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恶性撤药综合征,表现为高热、肌强直和意识障碍。若出现剂末现象提前、开关现象或幻觉等新症状,应及时就医而非自行处理。合并用药时还需注意抗胆碱药、抗抑郁药等药物相互作用。 帕金森病患者应定期复诊,携带详细用药记录和症状日记供医生参考。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蛋白饮食影响左旋多巴吸收,适当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练习。照护者需关注患者用药依从性,使用分药盒辅助记忆,发现异常症状及时陪同就医。任何药物调整都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 帕金森饮食上注意什么

    帕金森患者在饮食上需注意均衡营养、预防便秘、保证蛋白质合理摄入、控制体重、避免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饮食调整有助于改善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 1、均衡营养 帕金森患者应保证膳食多样化,每日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和健康脂肪。蔬菜水果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减轻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全谷物可提供稳定能量,避免血糖波动。优质蛋白如鱼类、豆类有助于维持肌肉功能,但需注意与左旋多巴药物的服用时间间隔。 2、预防便秘 帕金森患者常伴有胃肠蠕动减慢,需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每日可食用燕麦、糙米等粗粮,搭配西蓝花、菠菜等高纤维蔬菜。适量饮用温水,保持规律排便习惯。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但不宜长期依赖。 3、蛋白质管理 蛋白质可能影响左旋多巴药物的吸收,建议将高蛋白食物集中在晚餐食用。白天可选择低蛋白饮食,如米面类主食搭配蔬菜。乳制品、肉类等蛋白质食物每日总量需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完全禁食蛋白质导致营养不良。 4、控制体重 帕金森患者易出现体重下降或肥胖两极分化。消瘦者需增加坚果、牛油果等健康高热量食物,肥胖者应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定期监测体重变化,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适量运动维持适宜体重。 5、避免相互作用 高脂肪饮食可能延缓药物吸收,服药前后1小时应避免油腻食物。含铁补充剂需与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酒精可能加重平衡障碍,应限制饮用。维生素B6过量可能干扰药物效果,不建议额外补充。 帕金森患者除饮食调整外,还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少量多餐避免饱胀。吞咽困难者可选择软食或糊状食物,进食时保持坐姿端正。定期与主治医生和营养师沟通,根据病情变化个性化调整饮食方案。注意记录饮食与症状的关系,及时反馈给医疗团队。

  • 帕金森病的后期症状

    帕金森病后期症状主要包括运动迟缓、肌强直加重、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恶化及生活能力显著下降。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震颤加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 1、运动迟缓 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病后期的核心症状,表现为动作启动困难、运动幅度减小和速度减慢。患者可能出现起步犹豫、转身困难、写字过小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冻结步态,即在行走时突然无法迈步,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这种症状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丢失有关,导致基底节运动调节功能受损。 2、肌强直加重 后期肌强直症状会从单侧发展为双侧,并累及躯干和颈部肌肉。患者呈现特殊的屈曲姿势,包括头部前倾、躯干前屈、肘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肌强直会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影响日常活动能力。检查时可发现齿轮样强直或铅管样强直,这与锥体外系功能紊乱相关。 3、姿势平衡障碍 疾病后期前庭系统和本体感觉整合功能受损,患者容易发生姿势反射消失。典型表现为站立时身体前倾、步态不稳、容易向后倾倒。患者可能出现慌张步态,即小步快走且难以停止。这些症状增加了跌倒风险,是导致骨折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4、非运动症状恶化 后期非运动症状可能比运动症状更影响生活质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尿失禁、便秘和出汗异常。精神症状包括抑郁、焦虑、幻觉和认知功能下降,部分患者会发展为帕金森病痴呆。睡眠障碍表现为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和日间过度嗜睡。 5、生活能力下降 随着症状进展,患者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需要他人协助完成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活动。言语功能受损表现为音量降低、发音不清和语速增快。吞咽困难可能导致误吸和吸入性肺炎。这些症状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需要全面的护理支持。 帕金森病后期患者需要综合管理方案,包括药物调整、康复训练和护理支持。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核心治疗药物,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疗效减退和异动症等并发症。康复训练应注重平衡练习、步态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营养状况、皮肤护理和心理健康,预防跌倒和感染等并发症。建议定期随访神经科根据症状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精编文章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